
王人恩教授首場學術(shù)報告

王人恩教授第二場學術(shù)報告
6月20日至22日,,應(yīng)文學與傳媒學院邀請,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wù)理事,、福建省古代文學學會副會長,、集美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王人恩教授來我校講學。
20日晚,,王人恩教授在我校大學生活動中心作題為《國學,、文學與“紅學”》的首場學術(shù)報告。報告由文學與傳媒學院院長王建禮主持,,學院師生400多人聆聽了報告,。
在報告中,王人恩教授首先從道德文章俱佳的王國維,、錢鍾書,、胡適、魯迅等十位國學大師談起,,就我國國學研究與發(fā)展現(xiàn)狀作了歸納梳理,。他說,從我國文學發(fā)展史,、“紅學”發(fā)展史的角度來看,,很多國學大師,如王國維、錢鍾書,、蔡元培,、胡適、魯迅,、陳寅恪等人本身就是紅學家,,他們對于“紅學”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對國學深刻理解與扎實研究之上的。在對王國維,、錢鍾書,、蔡元培、胡適等六位重要的紅學家的研究成果進行講解的過程中,,王人恩特別強調(diào)了胡適作為“新紅學”創(chuàng)始人的重要地位,。
接著,王人恩教授以胡適的《紅樓夢考證》為例,,從五個方面考定了《紅樓夢》的著者曹雪芹及其他的家世,、著書的時代,中間穿插“焦大醉罵”,、“趙嫲嫲說南巡”視頻,,并結(jié)合大量的文本、出土文獻資料勾勒出了曹氏能詩,、嗜酒,、善畫、狂狷,、健談的鮮活形象。
王人恩教授扎實的文學功底,、嚴謹?shù)膶W術(shù)態(tài)度,、開闊的文學視野、張弛有度的演講風格深深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最后,,我校特聘教授溫寶麟對報告作了點評。他說,,作為王人恩教授的同學,、同齡人以及附驥尾者,自己對王教授知識結(jié)構(gòu)的合理,、人品的高尚,、學問的淵博深感敬佩;王教授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其在音樂上具有極高的天賦,,以“廣”、“博”喻之最為貼切。溫教授認為,,由十位國學大師引出“紅學”,,引出新舊“紅學”之爭、四次接駕,、曹氏畫像等問題盡顯王人恩先生厚重的學識修養(yǎng),,而他提倡的“拒絕粗讀《紅樓夢》”的觀點,對文學愛好者,、“紅學”愛好者來說值得深思與警醒,。溫教授希望全院師生以本次報告為契機,培養(yǎng)良好的精讀,、細讀習慣,,豐富提升自身的學養(yǎng)。
6月21日下午,,王人恩在我校文學與傳媒學院106教室作題為《林黛玉的原型與< 紅樓夢>對馮小青故事的繼承和超越》的第二場學術(shù)報告,。學院教師40多人聆聽了報告。
在該場報告中,,王人恩教授主要講述了“本事考與文學原型研究“,、“林黛玉本事考的諸種說法”、“晚明才女馮小青作為林黛玉原型研究”等三個問題,。王人恩教授運用原型研究的方法,,從八個方面闡釋了晚明才女馮小青和文學人物林黛玉相似之處,提出了“馮小青是《紅樓夢》中林黛玉形象的人物原型”的學術(shù)觀點,。他指出,,從馮小青這個文學原型到《紅樓夢》中林黛玉這個文學形象,曹雪芹在藝術(shù)上進行了超越與升華,。林黛玉是一位濃縮古代中華文化中諸多優(yōu)秀因子,,又體現(xiàn)出作者的創(chuàng)新、繼承,、發(fā)展和超越,,從而使林黛玉成為清以來不朽的悲劇典型。
最后,,文學與傳媒學院院長王建禮作了點評,。他說,王人恩教授學養(yǎng)深厚,,在紅學研究領(lǐng)域造詣很高,,成果豐碩。王先生“重考據(jù)”,、“不臆斷”,、“不妄言”的治學態(tài)度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要求全校教師要以王先生為榜樣,潛心教研,,多出成績,,出好成績,為推進升本各項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文/唐海宏 楊 軍 圖/竇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