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志軍教授作學術報告
3月3日上午,,應學校邀請,,天水師范學院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碩士生導師霍志軍教授在科技樓109多功能報告廳作了題為“出土文物與古典文學研究新視野”的報告,。我院部分師生共170多人聆聽了報告,。報告會由院長魯建平主持,。
報告會上,,霍志軍教授首先圖文并茂地介紹了渭河西漢水流域出土的秦早期青銅器,、河西地區(qū)的“馬踏飛燕”,、魏晉畫像磚以及佛教造像等出土文物,。他說,這些出土文物數(shù)量巨大,、價值獨具,,奠定了我省作為文物大省的地位,,并為我們的文化文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他結合相關研究指出,,關于古典文學的文物研究歷史悠久,,從北宋就已經(jīng)開始,并以《三經(jīng)心意》《毛詩名物解》《埤雅》等作品為例進行了簡單的講解,。接著,,他闡述了自己有關“出土文物與古典文學研究新視野”研究的觀點:書面文獻在流傳中難免有錯訛,僅僅依靠書面文獻,,難以解決文學史進程中的若干問題,,恰恰是這些出土文物,道出了文字材料散佚后不能說出的有關文學發(fā)展原生狀態(tài)的話,。隨后,,他從《木蘭辭》成詩于哪個年代、漢代女子的教育與文學活動,、生產(chǎn)活動對女性文學活動的潛在制約,、古人寫本的書寫習慣與《愛蓮說》四個方面對所持觀點進行了論證分析。最后,,他說,,文學文物學是一個正在不斷深化、漸趨成熟的學科分支,,期待經(jīng)過學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文學文物學”的獨立學科。
魯建平對報告作了總結,。他說,,霍教授的報告將歷史考古學、文獻學有機結合,,將科學研究植根隴原大地,,不僅接地氣、有底蘊,,而且充分體現(xiàn)了多學科融合的“新文科”理念,。同時,報告還開闊了我們的學術文化視野,,對學院加強內(nèi)涵建設將會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胡翠翠 許天云)